行业新闻
INDUSTRY NEWS
夏达 子不语
夏达 长歌行
寂地 阿梗 《时光:踮脚张望画集》
简介 金城 现任广东省动漫艺术家协会主席、广州市动漫艺术家协会主席,同时兼任中国美协动漫艺委会副主任、教育部高校动漫与数字媒体艺术教指委委员。
谈及中国动漫格局,广东省动漫艺术家协会主席金城说:
在漫画文化中,广东一直处于活跃的位置。近日,“动感南粤,漫绘岭南”2016广东青少年动漫大赛即将拉开帷幕,再次掀起了一股“动漫热”。广东省动漫艺术家协会主席金城接受收藏周刊采访,对当下的动漫创作、行业以及困境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梳理,他直言“中国漫画最大的短板是仍然欠缺品牌意识。对商业市场,依旧在迎合而并非引领”。谈及广东动漫现状,他称“广东是第一大漫画消费市场,这里有条件让动漫扎根发展”。
长篇剧情漫画容易往产业深处走
收藏周刊:您如何看待网络漫画的兴起?它将对纸媒漫画有怎样的影响和挑战?
金城:这个话题近两年来被频繁提起。我认为,漫画的未来一定是在数字化方面。手机的多元互动是目前发展的大趋势,“条漫”就是为此而产生的独特浏览模式。过去漫画家的创作,在平面上可以一个月连载一次,但现在通过手机平台可能就要做到每天更新,或者每周更新。但同时,也有需要警惕的地方,节奏变快,电脑创作开始大量运用,手工创作日渐减少,导致了动漫在艺术性方面的退化越发严重。时至今日有手稿的年轻漫画家都已经很少了,可能再过十年,动漫就再也没有原稿了。
收藏周刊:作为出版人,您是如何确定漫画的定位的?现在主要是在为哪个年龄段的人群出版?
金城:这些年定位一直在变,我们也不断在调整方向与目标。早期的时候倡导的方向是小笑料和长篇剧情漫画。前者有其时效性,在进行产业延伸的时候也会有很多困难。例如我们曾试图将《乌龙院》动画化,但是经过多次努力进展依旧不理想。而长篇剧情漫画则容易往产业深处走,例如夏达的《长歌行》,目前已经授权真人电视剧和动画了。
目前漫画出版的受众主要是青少年。在中国,不少人过了青少年的阶段,就会急于与“漫画”撇清关系,否则就会被认为是长不大的孩子。中国的漫画文化远远还没成熟,人们会认为漫画只是“小儿科”,整个社会对漫画依旧带有偏见,甚至有故意打压的意味。
这说明了原创的漫画作品还没有跟上时代的需求,是这个行业要解决的问题。所以,这次举办“动感南粤,漫绘岭南”2016广东青少年动漫大赛,可以发掘喜爱漫画的青少年作者,同时推广漫画文化。
建立原创中国风漫画道路依旧漫长
收藏周刊:您一直不遗余力地推动原创漫画的发展,但行内抄袭之风却依然严重,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金城:抄袭无论在任何领域都是不可容忍的。但在漫画方面,除了抄袭,还有一个类似的问题,就是对于风格的借鉴。目前中国的漫画大部分作品都是日式风格。我这几年带着国内的原创作品到国外参展,不少外国人看到我们的原创漫画,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们的漫画与日本漫画风格这么相似。每当别人问起这个问题,我都会脸红。建立起原创的中国风漫画的道路依旧漫长,新的漫画作者大多是80后、90后,视野、生活阅历、笔上功夫都还在变化当中,我想还需要给这一代人一点时间。
收藏周刊:《喜羊羊与灰太狼》或《大圣归来》两种不同类型的动画都史无前例地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要如何看待商业化与中国风之间的关系?
金城:首先,要看的是市场的反应,在市场上受捧,说明它是有价值的,但是这不一定代表我们未来的方向。《大圣归来》在艺术风格、人物塑造方面都带有浓厚的中国风,制作好、票房高,非常成功,但它的产业链依旧没有构建起来。相反《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已经变成商业文化的标杆,商业价值巨大,每年产业链中延伸作品的开发价值比电影(电视)的价值更大。
最大的短板是仍然欠缺品牌意识
收藏周刊:目前国内的漫画家生存状况如何?
金城:中国每年有一个中国漫画家富豪榜,这批已经拥有了市场保障的漫画家已经获得了很好的收益。漫画原创公司有妖气以九个多亿被收购了,而腾讯这样的大企业也签约了很多漫画家,给出了非常高的待遇,从未来市场来看,这是积极的一面。但对于大部分还没有被社会和市场接纳的漫画家而言,漫长的跋涉过程是非常艰苦的。要拼创意、拼脑力,每天坐十几个小时来工作。而且漫画与别的艺术创作不同,其他艺术创作可以等到有灵感的时候再发挥,但是漫画家每天都必须要有灵感,没有灵感也要创造灵感。
还有一种情况,中国有一批优秀的漫画家,在国内得不到很好的商业发展机会,最后都选择了到国外发展。例如漫画家李昆武,他的三卷本漫画故事《从小李到老李》在二十几个国家发行出售,发行量巨大,然而这种题材在中国并没有引起反响。这是一个市场消费习惯的问题。
收藏周刊:中国漫画目前发展的短板处在哪里?
金城:具体地说,角色塑造,表演能力都比较弱。例如今年春晚的吉祥物,虚拟角色没有与时代结合,年轻人不愿意接受。相反,日本熊本县的“熊本熊”则是一个成功案例。
而从根本上来说,最大的短板是中国漫画仍然欠缺品牌意识。我们依旧在迎合商业市场而并非引领商业市场,很多作者都只会追逐于眼下的时髦,没有塑造经典品牌的意识和能力。还有一个局限,中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够。屡遭盗版的产业是发展不起来的,而从我国的产业现状来看,被侵权被盗版短时期都很难解决。
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动漫画内容的分级,在国内也比较难推动。这里有个误区,普遍认为是因为色情而分级,但我认为,不说分级实质上就是在掩耳盗铃。日本、欧洲、美国等等动漫都是以成人市场为主,中国动画主要都是给小朋友看的,呈现一种低幼化格局。《蜡笔小新》在日本是成人动画在中国就变成了儿童动画,为此很多家长会不分青红皂白禁止孩子看漫画看动画。有明确的分级,就能准确确定受众,在消费者定位上对产业有好处。
最大的突破口在中国传统文化积淀
收藏周刊:发展漫画中国风的最大的突破口在哪里?
金城:最大的突破口应该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积淀。在世界漫画领域,中国学派非常特殊、出色,只是多年来因商业化大潮的冲击而被掩盖了。水墨动画、剪纸动画、定格动画、皮影动画等等在世界上都是少有的。但是这些动画没有办法产业化制作,成本高,商业性的开发就会变得艰辛,为此中国学派就被束之高阁,甚至迷失方向。2015年我带着《三毛流浪记》去法国参加一个最大的漫画节,在十个重要奖项里面,《三毛流浪记》夺得了其中的文化遗产奖,由此看来,我们有基础,有方向有目标,现在更重要的是在快速发展的商业环境中找到我们的根。
收藏周刊:目前来看,广东范围的漫画家队伍如何?
金城:广东漫画家还是比较活跃的,就全国而言,广东是第一大漫画消费市场。无论是港台漫画,还是日本等海外漫画也是首先从广东进入的,并且从漫画延伸出很多一系列产品,这在全国都是最活跃的。澄海、东莞都有大量的动漫延伸品公司。像奥飞动漫作为动漫领域里面最有价值的上市公司,也是驻扎在广东。唯一一个以漫画为主的全国性漫画节“中国国际漫画节”也在广东举办。在广东,动漫既是商业文化,又是流行文化,我不希望它类似其他流行文化,发端于广东,成熟后就发展到北京。
不过话说回来,广东也是有条件让动漫扎根于本土发展,动漫产业性较强,而广东在产业链方面是最有基础的。像比较流行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这些动画都出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