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INDUSTRY NEWS
《昆塔•盒子总动员》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个动画帝国也不是一年两年打造完成的。北京广播学院摄影专业毕业的李炼从怀揣电影梦想到成为国内原创动漫的领军人物,中间经过了二十年的历练与准备。在广告业征战了20年,李炼对于一个品牌如何诞生了如指掌。此时,他下决心拍摄自己的动漫电影《昆塔•盒子总动员》。前期他准备投入4000万元,“用上半辈子赚的钱来做这个下半辈子的项目”,实际投入则不止这个数目。
在李炼看来,为了提高国产动画的审美,巨额的投入是必须的。他说:“儿童的审美是从点滴之处培养的,给惯了差的,久而久之他们的审美就变成那样了。我们会注重每一个画面,哪怕是一个字,都要有价值观的体现,都要给孩子们带来有益的东西。”
“动漫需要敬畏,才能做下去。第一部的时候靠的是热情,到后面才发现虔诚和敬畏,才能让作品继续下去。”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到来之际,李炼将携《昆塔•盒子总动员2》归来,初定于暑期上映。
《昆塔》再出发,带着满满的经验和教训
2013年,《昆塔•盒子总动员》上映,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2015年趁着暑假再发一轮,票房居然达到了300万。就这样这部片子的收支达到了平衡,更为重要的是,海外卖了19个国家,北美也发了。李炼说:“尽管对作品本身有不满意的地方,但能打开海外市场的缺口,已经很满意了。”
2016年新年伊始,我在杭州博采总部采访了李炼,他正在跟自己的动画团队进行《昆塔2》的创作。当时已经进入了故事板创作阶段。动画要经过两个创作阶段:剧本阶段和故事板阶段。李炼告诉我,对于动画片来说,故事板阶段是最重要的。故事板即在剧本的基础上,用动画的语言再去说一遍。动漫人物如何进入一个场景,只有通过画故事板才能表现出来。每个故事板画师只画自己的段落,这一场戏你画,另外的戏别人画,每个人都对剧本加上了自己的理解与想象,因此一场戏与另一场戏连接的时候,都不一定匹配得很好。这时就需要导演的统筹。
尽管对于《昆塔•盒子总动员》的故事褒贬不一,对于它制作的精良程度却是业界和观众们的共识。在2013年,《昆塔》当仁不让地把国产动画的制作水平提升了一个很高的档次。那个时候,由于渲染技术的限制,阿里云动用了6700多台机器渲染才完成。为了缩短工期,节约成本,《昆塔》还采用了微缩景观,把实物拍摄和电脑CG结合在一体。具体做法是,背景用微缩的,动漫人物还是用CG。为了达到拍摄要求,博采自主研发的KMOKE9轴全自动逐帧拍摄设备,最终确保成像间的微距精确到专业级,并因为此项发明而在美国获奖。让李炼始料未及的是,微缩景观的质感温暖、真实感更强,反而获得了观众们的一致认可。
但是对于首部《昆塔》,李炼并不满意,他说,《昆塔》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了,首先是剧本有问题;其次是由于时间和资金的问题,有三分之一的内容没做,等于把一部未完成的作品推向了市场;第三,由于当时对于动漫市场的认识的局限性,《昆塔》的定位过于低幼,因而没有照顾到成人观众的观影感受。
《昆塔2》瞄准审美和价值观的提升
李炼说,正在制作的《昆塔2》与第一部相比,将有质的飞跃。
首先是技术的进步。《昆塔2》的CG成分加大,因为现在的渲染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渲染时间缩短了不少。第一部里的许多微缩景观,在《昆塔2》里用不上。“《昆塔2》就是革命,自己革自己的命。”李炼说。
另外,是解决了定位问题。《昆塔2》明确是以“合家欢”为定位,即给全家一起看的。
最重要的是,《昆塔2》把着力点放在了审美和价值观上。
《昆塔•盒子总动员》深得小朋友们的欢心。尽管美国动漫席卷天下,日本动漫风靡亚洲,法国动漫霸占艺术领域,但是中国动漫始终有一席之地,因为中国人讲的故事真的不一样,所体现的审美方式和思维方式不一样。在中国,只要是中国人做的动画,小朋友们都喜欢。
就拿笑点来说,李炼发现,“我们写的好笑的段落,老外不一定觉得好笑,我们觉得无趣的,他们笑得前仰后合。”后来他恍然大悟:所有笑点背后是文化在起作用。
经常与国际动漫人打交道,李炼明白了一个道理,做动画电影,价值观最重要。“国人有很多时候太急功近利。这个世界上,什么挣钱做什么肯定是不对的。”
在与美国动画公司交流的过程中,有一件事深深地震撼了李炼。有一家与博采有业务合作的美国公司,负责日本动画《皮卡丘》在美国的引进。但是美国方面要求,动画里所有用筷子的镜头,必须改成用刀叉。而这家公司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负责这项修改工作。在美国人看来,成人片用什么餐具无所谓,因为成年人的世界观已经形成,但动画片是直接对孩子产生影响的,他们的心智正处于初始状态,必须要体现美国的价值观。
故事结构是动画片的灵魂
有了《昆塔•盒子总动员》故事没讲好的教训,李炼着力解决动画片如何讲故事的问题,最终他发现,国产动画片的瓶颈在于故事结构。
李炼说他最近在读关于李安的书。李安认为,中国人文化里天生不擅长讲故事,故事的结构是中国人最缺的。李安能成为国际一流的导演,就是因为他花了时间去解决故事结构的问题。
国内无论是动漫人还是电影人,必须正视故事结构的问题,如果不解决,不在讲故事的技艺上更上一层楼,只能是自娱自乐,再好的创意也体现不出来。
“现在回首《昆塔•盒子总动员》,就是故事结构没有调配好。我花了一年多时间,复盘前面做的工作,发现如果剧作出现了问题,必须在源头上解决。”而在此之前,他认为剧作问题可以在制作中慢慢纠正过来。
“做第二部的时候,我要忘掉第一部,当成全新的动画来做,如果被第一部绑架的话,后续很难超越了。”《昆塔2》的剧本全部完成之后,推翻了两次。李炼始终在认真学习好莱坞的结构和节奏,努力做到让故事的逻辑没有漏洞。
在过去的2015年,宇宙有很多激动人心的发现,比如:开普勒452b成为寻找地外生命的新目标,再比如火星上发现了水,以及希拉里宣布一旦当选就公布有关外星人的资料等,更是让人着迷。在《昆塔2》中,会把这种对宇宙的好奇心加进去,从而让父母和子女之间有共同的话题,可以共同去探索未知。
“《昆塔2》最终能不能达成目标,就看我们现在努力得怎么样。有一点是有信心的,第二部故事上进步是巨大的。”
告别作坊时代 为热情加上敬畏和虔诚
随着《昆塔•盒子总动员》走向世界以及《昆塔2》的呼之欲出,李炼逐渐领悟到了动漫工业的诀窍。
他举了一个例子,去年漫威动画改编的《超能陆战队》,就是一个可以借鉴的例子。从故事结构来看,如果把大白改成一个很壮的机器人,那就是一个传统的漫威动画。然而把形象改成现在的形象之后,受众人群瞬间变大。“我们上次碰到这部电影的导演组,发现他们有两套人马:一个导演组做打斗,很HIGH,很暴力;另一个导演组负责把大白做得更温暖。这样就可以把两边的观众都争过来。尤其是深得女观众的喜爱,一个暖男的形象呼之欲出。”
为动漫设计形象、角色和场景是一个系统工程,最终要达成商业目的,才算成功。
明白这个道理后,博采把整个生产的流程理得比较顺。首先把创作部门和生产部门分开,另外创作部门和生产部门内部又有明晰的分工。
至于《昆塔》的周边开发,则交给专业公司去做。其中手游有两家公司在做,玩具给了香港一家公司。这样可以让团队集中精力做原创内容。
如果说李炼这么多年从动漫中学到了什么,那就是对动漫的敬畏。因为拍过广告片,李炼深谙真人与动画表演的区别。前者,演员是你的工具,你想不到的地方,演员可以即兴创作。但是后者,却全靠创作者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因为动漫不会自己即兴创作。你给它什么,它就表现什么,它只能做减法,不能做加法。“越做越觉得迪斯尼牛,不服不行,他们真的把动画做到了极致。”
“动漫需要敬畏,才能做下去。做第一部的时候靠的是热情,到后面才发现,虔诚和敬畏才能让作品继续下去。”最后,李炼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