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INDUSTRY NEWS

“现在很多叙事漫画都很像日本漫画”,漫画发行人金城说,原因就在于——

作为漫画家、漫画发行人,金城亲历了国内讽刺漫画的式微与叙事漫画的兴起与发展。对于前者,他无奈地坦承随着人的阅读习惯、审美习惯包括接受事物的趣味的变化而逐渐式微,并表示“感到乏力而堪忧”。而对于后者,同样让他倍感焦虑,在他看来,中国现代漫画传承的断层导致“今天的漫画人迷惘了,迷失了方向”,要重拾中国漫画的根和精华。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幽默或讽刺漫画的创作舞台越来越少

收藏周刊:按照您所界定的“讽刺漫画”和“叙事漫画”来看,我们发现了有趣的现象,似乎现在流行的更多的是“叙事漫画”,而且这一类别更是在“讽刺漫画”式微的情况下成长起来,您怎么看?

金城:讽刺漫画所依托的载体主要是报纸媒体。但随着媒体的多元化,讽刺漫画的受众面日益变窄了,受众变少了,画种存在的意义还能有多大呢?过去人民日报主办的《讽刺与幽默》,兴旺的时期发行量比较大,虽然现在仍然存在,但很多人几乎不怎么关注了。日本的《读卖新闻》以前也会举办一些国际漫画的大奖,但现在已经没有了,以往一些推动讽刺漫画的国际奖项也逐渐消失。因此,对于从事创作幽默或者讽刺漫画的作者来说,舞台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

收藏周刊:老一代漫画家几乎只剩下方成老师,再往后,邝飙是其中比较活跃的,但除此之外,坚持创作讽刺漫画的真的是极少。

金城:这个时代在发展,在变化,人的阅读习惯、审美习惯包括接受事物的趣味也不一样。媒体的转变是其中一个因素。但这个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实际上,还有另一种现象,就是同样是叙事漫画,最开始也是依托平面出版的纸媒,但现在的平面出版也不如从前了。叙事漫画阵地转到新媒体,以电子形式传播已经成为趋势。比如韩国,现在已经全部互联网化了,叙事漫画基本上没有了实体的出版。

收藏周刊:从逻辑上来看,一种思想的载体不应该因为媒介的变化而消失的?

金城:人们的需要是很大的一个方面,现在进入一个消费时代,人们越来越追逐商业的、感官的,人们越来越少有深度地去思考问题。

叙事漫画这一块广州仍在全国领先

收藏周刊:从梳理近百年的中国漫画史中发现,广东的漫画力量还是举足轻重的,那么,新世纪的这一代新漫画人,他们的力量如何?

金城:上个世纪,以廖冰兄为代表的那一代漫画家,作品的水平、数量以及期间的影响,确确实实为广东艺术生态抹上了精彩一笔,也对全国乃至后代的漫画产生过很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广东的漫画,无论从讽刺漫画还是到今天的叙事漫画,在全国都是活跃的。而且叙事漫画这一块,在全国的范围看,广州还是领先的。

收藏周刊: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金城:比方说,发行比较好的作品《爆笑校园》,这就是广州本土的作品,是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漫画作品,还有曾经非常风靡的漫画《乌龙院》,虽然这是中国台湾的作者,但是这个作品爆红则是以广东作为起点,然后覆盖全国的。这个作者从中国台湾到了广州之后,便落户在这里并创作了十年。这样的例子还是比较多的。因为广东有接受漫画的传统,有娱乐文化消费的习惯,从消费的潮流走向方面,广东这边是比较敏感的。

新一代漫画人是看着美日漫画长大

收藏周刊:现在从事漫画创作的群体里,年龄结构如何?

金城:说到这一点,有一个很不正常的现象。我们说,老一代,比较有名、有影响的漫画家几乎都不在了。然后新的这一批作者都是上个世纪末和这个世纪初从零开始成长起来,还在摸索和学习当中。所以,我们看到的现在很多叙事漫画都很像日本漫画、美国漫画,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漫画传承断层了,新的作者没有漫画积淀,中间的几十年断层让我们感觉非常可惜。

收藏周刊:如果从叙事漫画的角度追溯,老一代有哪些?

金城:我们习惯把连环画列入到叙事漫画的范畴里。从这个角度来说,则非常多。例如老样式的贺友直、张乐平,后来新样式的何多岺,有代表作《雪燕》,广东的林墉、杨之光、卢延光、张绍城都有画连环画的经历,但是这一代人后来基本不再画了。然后便断层了几十年,导致现在新一代漫画人都是看着日本、美国漫画成长起来的一代,从零开始,从头开始去学习漫画。

收藏周刊: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我们的漫画缺乏独创性吗?

金城:是的。不过从这几年的发展来看,也不能说我们的漫画完全没有成绩。目前国家把所有动漫、漫画作为一个产业来扶持。在这样一个战略底下,虽然我们的体量还不够大,导致整体的水平、质量仍然不够高,但也已经开始出现一些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叙事漫画作品。例如年轻的漫画家聂俊的《向日葵男孩》,已经有了法语等外文版本。还有夏达的《长歌行》,在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同步连载。今年,我也把这个作品翻译成法语在欧洲出版了。

因此,就目前国内的情况来看,讽刺幽默一类的漫画的发展还是比较堪忧的,就目前的环境下,显得比较乏力,作者是有点青黄不接。而叙事漫画则慢慢在成长,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进来,包括我们每年还会举办一些全国性的奖项比赛。

金城 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为广州市动漫艺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省动漫艺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协动漫艺委会副主任,同时兼任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以及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

我们的漫画有自己的根和精华

提出“世界动漫的中国学派”是想告诉国人——

收藏周刊:前不久,您策划了一个动漫展,提出了一个词叫“世界动漫的中国学派”,这在漫画乃至动漫领域,意味着什么?

金城:在当代的动漫、漫画的语境当中,我们有点迷惘,有点找不到感觉,就是借鉴韩国、日本、美国等风格的情况太多,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但实际上,我们的动漫曾经是很辉煌的,甚至引领世界风潮的。例如上海电影制片厂制作的《牧笛》《山水情》《小蝌蚪找妈妈》这些短片,还有长片《大闹天宫》,当时在国外的评价非常高,甚至不少学者认为迪士尼在面对这一批动画,都应该是汗颜的。这是动画方面。还有在漫画方面,好作品也有很多,例如《三毛流浪记》(法文版),我前不久把它带到法国去参加“昂古莱姆国际漫画节”,获得了唯一一个文化遗产奖。这个作品完全没有美国的元素,也没有日本的影子,绝对就是中国的原创。因此,我们提出“世界动漫的中国学派”是想告诉国人,我们的漫画是有自己的根的,有自己的精华。只不过我们在这种时代发展的当下,迷失了方向。导致这样的结果,传承的断层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